影響房屋價格之因素
何謂不動產?在民法六十六條:「稱不動產者,為土地及其定著物。不動產之出產物,尚未分離者,為該不動產之部分。」其具有以下四個特性:
一、數量有限性:即土地總量是固定不變,而建築物的總量是可變的。
二、位置固定性:其位置固定無法任意移動。
三、用途多樣性:不動產可因使用者目的之不同,而產生多樣性的用途。
四、價值永續性:短期內或有漲跌,但長期間則是向上攀升的曲線。
因不動產具有以上特性,導致影響不動產價格因素很多,卓輝華(1995)提出影響不動產價格因素主要可區分為總體環境因素、區域環境因素及個別特徵因素,以下就各因素加以說明:
總體環境因素 :
u 社會因素 : 中國人「有土斯有財」等傳統觀念,使得國人喜好持有不動產,根據主計處民國八十九年「家庭收支調查報告」中顯示臺灣地區自有住宅比例為85.3%;除了對土地、不動產之喜愛外,影響不動產價格的社會因素主要包括人口成長、人口分佈與遷徒、及追求舒適生活等。
u 經濟因素 : 房地產市場景氣與否,以經濟因素分析,其結果最為明顯。如經濟成長率高可帶動房地產市場景氣;國民所得提高,房地產之購買力愈強;通貨膨脹壓力增加,房地產保值性愈明顯;貨幣供給量增加,可帶動房地產價格上揚等。
u 行政因素 : 就長期而言,不動產價格是向上攀升,且其脈動可以從經濟、社會等因素觀察並分析,得其市場走向,但行政因素的影響是最為直接且明顯。往往一個相關的行政法令,對不動產市場之影響立即產生且反應快速。
區域環境因素 :
u 由於不動產具有位置固定的特性,所以地價產生的主要影響因素是「區位」,如距離市中心的遠近,須考慮花費的運輸成本,決定土地價格的高低,或至鄰近公共設施的近便程度、土地使用現況等。
個別特徵因素 :
u 不動產本身個別條件因素不同,直接影響其價格的高低,其影響不動產價格之個別因素主要可區分為土地及建築物兩項。土地方面如實質條件(地形、地勢、高度等)、法令限制(建蔽率、容積率、基地最小寬度等)及地方市場習慣;在建築物方面如空間規模、性能、保健性、便利、舒適及安全。
根據以上三個主要影響因素,細部項目詳細列表如下:
總體環境因素 |
區域環境因素 |
個別特徵因素 | |||||
土地 |
建築物 | ||||||
社 會 |
人口 |
街 道 |
寬度 |
實 質 條 件 |
區位 |
空 間 規 模 |
住宅大小 |
文化 |
鋪設 |
臨街道 |
房間數安排、大小 | ||||
福利 |
道路分佈 |
地形地勢 |
天花板高度 | ||||
社會安定 |
接近車站程度 |
高度 |
儲藏 | ||||
物價 |
聯外道路 |
地質 |
廚房浴廁設備 | ||||
經 濟 |
國民所得 |
交 通 接 近 |
接近市中心程度 |
法 令 限 制 |
建築物高度 |
性 能 |
採光、通風 |
金融政策 |
接近商業設施程度 |
基地最小寬度 |
周遭道路安全 | ||||
財政政策 |
接近文教設施程度 |
基地最小深度 |
颱風 | ||||
股市波動 |
接近車站程 |
地界曲折基地 |
地震安全感 | ||||
景氣循環 |
接近遊憩設施程度 |
建蔽率 |
保 健 性 |
周遭道路安全性 | |||
政 治 |
國際情勢 |
環 境 |
地勢、地質 |
容積率 |
環境清潔 | ||
國內政情 |
眺望、景觀 |
臨棟間隔 |
空氣品質 | ||||
國防安全 |
社會環境 |
分區使用 |
道路寬度整齊度 | ||||
外交關係 |
居民移動增減情況 |
市 場 習 慣 |
路角 |
便 利 |
醫療保健設施 | ||
行 政 |
土地使用計畫 |
其 他 行 政 |
建蔽率限制 |
路衝 |
學校、幼稚園 | ||
國民住宅政策 |
容積率限制 |
臨地狀況 |
舒 適 |
兒童遊憩場所 | |||
土地政策 |
公共設施 |
使用習慣 |
娛樂運動設施 | ||||
財政政策 |
高度限制 |
交易習慣 |
安 全
|
夜間戶外照明 | |||
經建計畫 |
將來發展潛力 |
其他 |
夜間行走安全 |